接觸過泡花堿的朋友都知道,泡花堿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助劑,那么您是否了解泡花堿兩種生產方法的區別呢?這兩類生產出的泡花堿各有什么不同呢?下面,就為您詳細介紹一下泡花堿生產兩大工藝的不同。
泡花堿性狀為為硅酸鈉俗稱水玻璃,商品名為泡花堿,它的分子式為Na2SiO3。工業硅酸鈉因分子中氧化鈉與二氧化硅比值不同其性質亦不同。氧化鈉與二氧化硅的分子摩爾比稱為模數,模數在3以下的稱為中性水玻璃,模數3以上的稱為堿性水玻璃。其產品通常有固體水玻璃,水合水玻璃和液體水玻璃之分。
在輕工業中是洗衣粉、肥皂等洗滌劑中不可缺少的原料,也是水質軟化劑、助沉劑;在紡織工業中用于助染、漂白和漿紗;在機械行業中廣泛用于鑄造、砂輪制造和金屬防腐劑等;在建筑行業中用于制造快干水泥、耐酸水泥防水油、土壤固化劑、耐火材料等;在農業方面可制造硅素肥料;另外泡花堿作為粘合劑,廣泛應用于紙板(瓦楞紙)紙箱的粘合劑。
我國泡花堿的生產開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,到目前為止在全國有二十七個省市建設140余家生產裝置,生產能力突破100萬噸,萬噸規模以上的廠家有三十余家,五千噸以上的廠家有二十多家,生產方法大多數采用干法反射爐生產工藝,近幾年有少數廠家改用馬蹄焰爐,噴霧法生產速溶型硅酸鈉剛剛起步。我國水玻璃品種不多,模數一般為22~37,模數高的產品產量較低,大都以液體形式供應市場,盡管一些廠家有固體形式的產品出售也是水淬之后的玻璃體,并非速溶粉狀產品。
現在中國泡花堿的生產主要分為兩大類:干法生產和濕法生產,倆者有什么不同呢,下面就位大家來具體介紹一下。
干法工藝是指將石英砂和鈉鹽(主要指Na2CO3、Na2SO4)攪拌均勻,在1400℃左右的高溫下熔融反應。根據原料不同又分為純堿法和芒硝法。生產過程都包括配料、煅燒、浸溶、濃縮等四道工序。
濕法生產泡花堿又分為傳統濕法工藝和活性SiO2常壓生產工藝兩種。
傳統濕法生產工藝傳統濕法生產泡花堿產量高,能耗低,勞動強度低,原料易得,但該法只能生產模數小于25的產品,其生產原理是石英砂在高溫燒堿中溶解生成硅酸鈉?;钚裕樱椋?常壓生產工藝活性SiO2常壓生產泡花堿是在近幾年的三廢治理過程中開發的一種新工藝,目前采用該法生產廠家不多,該法可生產模數為22~37的任何產品。其機理是利用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副產品或下腳料中的活性SiO2(或硅膠)在常壓下加熱與燒堿反應生成硅酸鈉。反應方程式與傳統濕法工藝相同。
看了以上介紹,相信大家對泡花堿生產的兩種工藝有了詳細的理解,淄博齊眾泡花堿有限公司生產的泡花堿,質量上乘,是您理想的選擇,如果您要還有其他問題需要咨詢,歡迎登錄淄博齊眾泡花堿有限公司的網站www.zbqizhong.com進行查詢,我們一定為您做出最為滿意的答復。